会计正确的签字姿势,你知道吗?
提及签字,相信大多数人都会,但要说正确的签字姿势,还有不少人不是很清楚。咱们会计人员也有很多地方需要签字,凭证上、账簿上、报表上……今天小编说说会计签字那些事。
有一名粉丝问了一个问题:“报销单据上需要会计签字的地方,会计服务标准,可否用私人铭章(简称“*章”)代替手写签字?”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会计服务收费,其实并不简单,相信咱们很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都会有同样的疑问。
先说说小编在企业做内部审计工作时经历的一个故事。一家公司在外地有一个分支机构,会计服务,为了节省费用,所以就只招聘了一个专职的出纳,再找了一个代理记账公司的会计记账,这名会计对于报销单据上需要签字的地方统统采取了盖*章的方式,由于这名会计一个星期就到该公司一次,主要是进行费用报销和记账,所以就让该公司的出纳有了可乘之机。
出纳将报销过的部分票从粘贴单上撕下来重新拼凑成“新”的票重复进行报销,但如果让这名会计审核签字的话,会计就有可能发现端倪,所以该出纳就利用这名会计用盖*章替代手写签字的机会,在费用报销单会计审核处加盖仿刻的该会计的*章大肆报销,前后共贪公款近50万元,十多年前的50万元可不是小数字,可以在*城市买一套小房子了。
此案暴露了该分支机构内控管理的诸多漏洞,用*章代替签字也是其中之一。
或许有人会说,*章固然容易仿刻,但手写签名也容易假冒啊!
没错,在现阶段技术如此发达的社会,几乎很难有不能仿的东西,但我要说的是,会计相关的签字,必须手写签字的地方必须手写签字,不可用加盖私代替。
特别是涉及费用报销或者付款的单据,会计人员作为审核者之一,不但要做形式上的审核,更要以手写签字予以确认,其它经办人或者审核者,均要求其手写签字,即通常我们所说的签字“画押”。
否则,如果仅加盖*章,一旦有问题,很难分清楚责任,当事人完全可以以自己没有亲笔签字确认,*章是仿刻的等理由为自己开脱责任,但签字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
手写签字和加盖*章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一是大多数*章没有经过有关部门的备案登记,不具有公信力,而签字为本人亲笔所为,更易让人接受;
二是*章大多数时候与人分离,加盖的*章是否代表本人的意思很难确定,而签字表明个人意见而更加真实可信;
三是*章较易,但签名却“字如其人”难以模仿。
当然,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电子签名等也开始流行起来,但如何保管好自己的密码防止电子签名被盗也成了难题。任何与本人分离开来的东西都可能存在不确定性,唯有手写签字必须本人亲历亲为而更让人放心。
对于会计人员来说,对于诸如费用报销单上的审核签字,除了自己手写签字以外,也要求相关人员手写签字(特别是公司老板或老总);
对于会计核算软件生成的会计凭证、装订的账簿封面以及会计报表等需要签名或盖章的地方,则可自行选择签字或盖章。
一句话,较原始的单据必须手写签字,后期加工生成的资料则可自由选择,但对外报送的会计资料,建议盖章加签名更为正式和妥当。
小编一直有签名加日期的习惯,即手写签字的同时署上日期,可以为签名的仿伪加上一道保险,也可为后续追溯相关业务的审批时间埋下伏笔,谁先审谁后批,一目了然。
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完善法律监管、公司道德建设等上层建筑体系外,在技术程序上也应尽量减少“人的操作”,降低人对特殊领域会计信息处理的参与度。在特殊会计处理交给人工智能财务系统后,智能系统可以利用其强大的数据搜集和自主学习功能,对特殊业务会计处理所需知识、经验与模型进行集合、深度思考,然后针对不同时期、层次和角度的会计数据和判断模型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用算法作出会计估计、判断和计量。这项技术也可以应用到检验会计估计和调整上,用来发现会计结果背后的隐含现象,验证会计处理的合理性,揭示会计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更好地识别虚假会计信息。
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目前,企业在信息化、大数据和“互联网+”运营环境下,依赖传统的收集手段和分析手段为营业财务数据提供合理性保证变得越来越困难,甚至逐渐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无论是公司、会计师事务所还是行政事业单位,在传统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会花大量时间整理、录入凭证数据等繁琐重复的基础账务处理工作,不仅耗时费力,而且经常导致当天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不能及时得到处理。虽然现有的财务会计系统已经实现了一些自动化操作,例如凭证和财务报表的生成等,但是还不能把财务工作人员从繁重的基础会计处理工作中解放出来。人工智能运用到会计领域后,类似重复简单的工作可以交给善于运算和记忆的人工智能系统进行迅速处理。据悉,目前,一套智能系统已经能够承担会计和审计人员 86%的工作,例如,有些公司的人工智能财会软件还可以将客户票转换为阅读模式并自动进行加密处理,之后按类别归到相应账户中;有的平台可按照客户职别自主学习处理,根据票观察相关业务的收入、成本及账款流向等,目前已能够对票根据 64 位数据点进行核查及验证票真伪、增值税号等。企业有了人工智能辅助系统后,可充分利用信息集成处理技术批量、自动地将信息录入公司财务系统中并进行数据分析、核算和处理。由此,财务人员在数据录入上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状态将成为历史。人工智能财务系统将会计人员从重复繁琐的基础核算工作中解放出来,让会计工作者有更充足时间和精力去完成销售分析报告、资金预算计划等更高价值的工作。
推动会计职业架构转型
人工智能技术与会计领域的结合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人工智能将会计人员从繁琐重复低端工作中解放出来,较大降低了财务成本,也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随着 AI 财务机器人和智能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记账、算账、对账以及编制财务报表实现自动化,利辛会计服务公司,整个会计流程上涉及的会计原始凭证录入、传统账务处理和数据初级统计分析等基础工作方面也都会被人工智能系统替代。有*预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向会计领域的深入渗透,不仅初级核算工作会被取代,而且传统财务决策支持系统(DSS)也将面临被取代的命运。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给会计行业带来了便利,也会对很大一部分传统会计工作者尤其是会计基础核算人员的岗位就业造成不小的挤压。
随着人工智能对传统会计职业架构的冲击,会计人才培养也将向多元化会计人员的核算(反映)职能将会弱化,监督(控制)职能将得到强化。为适应形势的变化,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显得尤为重要。管理会计人员是懂得财会、法律、经济与计算机且具有价值思维和数据思维的复合型人才,未来的管理会计师同时也是价值分析师和数据分析师。管理会计师通过会计人工智能系统,用适当的模型、工具结合公司业务与经营状况,挖掘和分析财务报表、市场及公司内部的各种初级数据,发现数据背后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决策提供更精准有力的数据支撑。今后,有效对接财务会计的核算职能与管理会计的“解析过去、控制现在、筹划未来”功能,是新型会计人员*的素质。
1.每月底把票交给代帐会计,代帐会计依据可以上账的票子,编制记账凭证,依据记账凭证记帐本,有的企业还要求用财务软件代替手工账本。
2.银行对账单其实不用给会计的,出纳员自己留着就行了。
3.还需申报国税,地税,当然有的企业不一定两者都有。可以抵扣的企业还可以进行抵扣,抵扣是用来少缴税用的,月底之前必须抵扣完,以备下个月初10-15号之前申报国税时少缴税。地税现在申报是用办税通。
4.会计有的时候会不定时的做一些财务报表;计算工人工资。